在会计中,投资人多投资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那对他来说是不是不公平,这是其他投资人赚了?
不能这么说,多投入这部分是自愿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原有的投资人经过多年的经营,虽然没有完成盈利,但已经摸索出了经营的要领。
目前你如何评价公积金制度的存在?
到底支不支持取消公积金,这其实纯粹是一个利益话题,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立场。比如,先要搞明白,到底哪些人在拿公积金?这毫无疑问主要是体制内工作人员和大公司员工。大部分中小企业,一般是不给员工缴纳的。
所以,取消公积金为中小企业减负,其实显得有点牵强。而现实中拿公积金的人,当然不乐意取消了。
还是那句话,任何一项制度实行久了,必然产生既得利益群体。缴纳公积金的人,可以享受低息房贷,虽然说相比房价的增速,公积金的***额度已经越来越“低”,但有比总比没有好!
再说,即便不***买房,现在公积金提取越来越方便,这也意味着多数人可以有一笔固定储蓄。
也就是说,对于可以缴纳公积金的人而言,公积金其实就是一项***制度。但是,这未必就是不公平。因为取消之后,也不意味着其他人可以获益。
所以,说公积金就是“摆设”,实在有点过于耸人听闻了。它的***性质还在!
当然,就制度出台的初衷而言,公积金制度确越来越鸡肋化是真。要知道,之所以推行公积金制度,就是为了由***分房时代向商品房时代过渡。
现在时代变了,公积金的原初作用的确是大大弱化了。
但严格说,某些专家与其说是建议取消公积金,不若说是呼吁有新的制度来代替公积金。
只是,涉及万亿级的存款和***的处理,和上亿人的利益,公积金制度不管是取消还是升级,都没那么简单。
支持公积金取消。
若不是那位著名的“懂经济”***提出此观点,很多真***专家还木知木觉,但今天的大城市房价背景下,公积金之于购房者的示好仅是鸡肋,而且之于购房者的帮助指数更是摆设。
(1)因为公积金虽然因人而异,但因为是固定金额,且过去N年的现象是“房价乱涨、公积金额度不涨”,其(家庭公积金额度综合)对于房价的占比从最初的50%到如今的差不多10%,绝大多数人的购房是依托***的,但除了公积金可以意思意思哪一点所谓的低息之外,多数人之所以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主犯是总价,从犯是商业***。
(2)重申之前一直表达的一个观点,虽然从去年至今不断有降息降准,今年又推出所谓的LPR政策,但对于购房者的舒缓甚至都比不上售楼处释放的几个点折扣来的直接明了。对购房者而言,在购房时候的经济账主要是总价和月供,而月供“上下一两千”可能对生活品质带来影响,但对于购房大局其实占比也微乎其微,所以利率都不是主要考量项,公积金更不值得一提。
(3)倒是有一个接下来的命题【公积金取消也无妨,但后续用什么政策来保护和扩大购房者的权益呢?】如果给出抵税、降税等直接优惠政策还好,如果“前桥取消,后脚不作为”,那么公积金(和商业***之间的那大几百)优惠还是留着给购房者剔牙也好。
目前看来公积金还是一个比较符合现阶段提高公民购房能力的选择。
公积金是一套制度,包括公积金的缴纳、管理、提取和使用的整个管理方式方法。
目前来说,公积金缴纳规定要求个人和工作单位各自按照比例缴纳,早期是作为一种***制度存在,随着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发展,当前公积金的泛***化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
公积金在提取和使用上也有相应的管理体系,随着房地产管控问题和当前疫情的影响,使用和提取也呈现出放宽的趋势。
这样一种本意是提高居民购房储蓄和能力的工具,早期变成了一些单位的变相***,尤其是垄断企业和机构;后期在提取和使用上更多的变成了房产调控和城市人口争夺的工具,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个人觉得,在住房***专业银行和机构成立并替代相应功能之前,住房公积金仍然是提高居民购房能力和住房强制储蓄的一个良好工具,只是当前在使用上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住房公积金真正发挥起作用,不宜一刀切的取消。
最近关于改革公积金的提案又被提出,真是一个沸沸扬扬的话题。
全国劳动者人口7.8亿左右,公积金缴纳1.14亿,仅占14.6%。
目前享有公积金的人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1%,国企20%,私企31%,外资8%,其余10%为民非、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等。
其实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比较发达的地区,私企都是不给缴纳公积金的,或者按最低一档一百多的来缴纳,真的没什么意义。只有大公司,国企,公务员或者教师之类的,才真正享受到了这项政策,或许要考虑一下,这项政策怎么更好的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