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重点企业会没有公积金?
很简单,住房公积金不是国家强制的职工***。一般国企、正规大企业、外企等做的很规范的单位,都会给员工上住房公积金中小企业、私企等以及人员流动量较大的企业,往往处于自身考虑,不上公积金,或仅仅给管理人员上公积金。
没什么潜在意图,无外乎给企业省钱呗。特别是私企,节省的钱都是老板自己的,当然是能省就省了。
为什么很多公司不给员工交公积金?
企业为在职员工缴纳公积金是《劳动法》的明文规定,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现实中,还是会出现不少企业不为员工缴纳或不按规定缴纳公积金的情况。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企业节约成本考虑。部分公司,特别是初创型公司,在成立初期,经营成本压力较大,在涉及到公积金的缴存问题上,能不交纳就直接忽略掉,更直接的干脆不提;
2.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多数非公企业由于管理制度刚建立,细节不完善,运作不规范,没有意识到公积金是自己的义务,觉得可有可无,影响不大,能省就省。
3.企业投机心态存在。大多数规范的企业,都会为员工缴纳足额公积金,为员工未来购房提供可选***。而一些企业,包括部分大型企业,基于成本考虑,能少缴纳就少缴纳,不按规定为员工足额缴纳公积金,变相较少员工***。除非被抽查或被发现,否则很少有主动补齐缴足应缴金额的情况。比如,按基本工资、按当地最低工资缴纳公积金。
4.员工***意识不强。很多员工自觉势单力薄,不敢与公司管理部门沟通,害怕得罪领导,影响职业发展。最终是由公司说了算,敢怒不敢言,听之任之。
5.执行力不足。作为公积金法规制定部门,考虑到企业现状和经营压力,对企业执行抽查力度不够。
因此,公司不给或不足额缴纳公积金的原因各异,企业有节约成本的诉求,员工有息事宁人的思考,但本质上是监督执行不到位。不过,近年来随着劳动部门对公积金相关事项的关注和监督,以及多数公司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管理越来越规范,公积金不缴或少缴现象也越来越少。
很多公司为了节省公司人力成本就不给员工缴纳公积金,并且还觉得=员工不太懂这方面的***意识,其实这是不合法的行为。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单位应当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少缴。”公积金和社会保险一样是属于强制性***,如果员工发现公司没有正常存缴公积金,可以向先礼后兵,向公司要求补缴之前未交公积金部分,公司仍不存缴公积金,那员工可向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局投诉,提交相关劳动证明材料,住房公积金中心会上门催缴,并向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
另外,公积金和社保一样是分公司和个人部分的缴存比例的,公司补缴的同时,也意味着员工需要缴存一部分的住房公积金费用。
公积金对企业来说增加了成本。
按照工资的12%缴纳公积金,员工个人支付后企业也要支付这么多。
相当于多支付员工工资的12%。
但是很多员工不会念着老板的好,因为员工到手的实际收入少了12%。
很多员工宁愿拿现金。
另外,公积金一般不像社保、医保那样强制交纳。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里写的也是应当,而不是必须。所以很多企业不交。